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正文


“秦字号”农产品闯出大市场

2025-08-15 09:47:02    文章来源: 秦皇岛日报

83日,昌黎碣石山脚下,万余亩酿酒葡萄长势喜人。葡萄藤架间,是果农忙碌的身影。不远处,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昌黎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年产1.8万吨葡萄酒项目建设正酣。该项目2023年开始谋划,计划总投资3.07亿元,占地154.89亩,预计2026年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种植、发酵、储存、生产等体验于一体的红酒主题旅游度假目的地。

碣石山的另一边,秦皇岛美烨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熟练地操作设备、监控生产流程,一袋袋真空包装的即食小海鲜鱼贯而出。公司总经理梁云升介绍,公司产品取材于本地小海鲜,因采取特殊制作工艺,可以更多锁住食材水分,更好地保存鲜味。小海鲜经秦皇岛港海运销往韩国,近两年,公司年出口量约2000吨,约占韩国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因其包装袋为蓝色,韩国消费者亲切地称其为“秦皇岛蓝袋”。

近年来,我市聚焦建设特色农业强市总体目标,坚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产业化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特色农业产业形态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涌现出昌黎红酒、山海关大樱桃、青龙板栗、卢龙甘薯等一大批在国内外叫得响的“秦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了粮油、蔬菜、食用菌、板栗、水果、中药材、畜禽、水产、毛皮、休闲农业十大特色产业。

作为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出海口,我市地理位置优越。公路铁路通衢八方,航线网络越织越密,海运线路持续畅通,港铁海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铁路专用线“进码头、进园区、进厂矿”,打通货物出仓“门前一公里”,畅通“秦字号”特色农产品出秦通道,持续推动我市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港口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品。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17家,实现营业收入414亿元;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52家,其中国家级9家、省级62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连续16年保持全省第一。秦皇岛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扇贝、对虾、海参出口加工基地。

从乡村资源各具特色,到优质农产品遍地开花;从特色产业链式发展,到农、文、旅等多业态深度融合……“秦字号”优质农产品持续上新,“朋友圈”不断扩大。昌黎葡萄酒入选全省“十大高端区域品牌”;“小江菜社”“双伟”被评为“中国蔬菜百强品牌”;桲椤叶饼、野菜团子等特色小吃入选“冀字号名小吃”;“昌黎扇贝”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加工而成的干贝名列海产“八珍”之一;燕山绒山羊被认定为国家地方品种,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

 

       秦皇岛旅游文化发布
新浪微博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