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海港区海港经济开发区,小岛空间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的70余台形态各异的机器人,组成7大品类的智能方阵,共同演绎着未来工厂的情景。
智慧图书盘检机器人正灵动穿梭于书架之间,它那双“慧眼”——深度视觉传感器,敏锐捕捉着每一本书的名称、数量和精确位置。这些数据秒级同步至智慧书架视觉盘点系统,不仅能瞬间生成错架率、满架率等一目了然的可视化报表,更能依靠路径规划算法,实时为工作人员“导航”,规划出最高效的图书整理动态路线,使图书管理效率直线飙升。
移步工业智造展区,最吸引眼球的就是这台明星产品——小岛空间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空间智能焊接机器人。据生产总监葛坤介绍,这位“焊接高手”武装了公司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I视觉导航系统,拥有超强的环境感知本领,即使在错综复杂的空间环境里,它也能“稳准狠”地完成高精度焊接任务,堪称工业自动化升级的硬核引擎。
小岛空间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项目的加速推进,是海港区拥抱数字经济浪潮、抢抓人工智能与大模型机遇的关键一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近年来,海港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加速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未来产业生态体系。
在海港区的产业发展进程中,一批领军企业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中能源工程集团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海港区氢能产业的开拓者,专注于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工作。公司测试中心经理阮彤维告诉记者,公司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电堆性能卓越,能量密度达到4.2kW/L,使用寿命已超过1万小时并继续运行中。“目前公司已实现炭纸、双极板、电堆、电极等核心部件的本地化生产,有力推动了京津冀地区区域氢能产业的发展。”阮彤维说。
海港区将科技创新作为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利刃,积极构建“研发在京津、转化在海港”的高效创新闭环模式,截至目前,已成功承接来自京津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87个,逐步形成了涵盖“技术研发—中试孵化—产业落地”的完整产业链条生态,极大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与产业应用。